您现在的位置是:欧交易所app官网安卓 > 知识

三部门发文要求客户尽职调查措施进一步完善 强调平衡安全与便利

欧交易所app官网安卓2025-11-29 04:35:01【知识】5人已围观

简介11月28日,央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要求金融机构根据客户特征和交易活动的性质、风险状况开展客户尽职调查,避 欧交易所app

11月28日,部门步完央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发文证监会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求客全便欧交易所app要求金融机构根据客户特征和交易活动的户尽衡安性质、风险状况开展客户尽职调查,职调避免采取与洗钱风险状况明显不匹配的查措措施,平衡好洗钱风险防控和优化金融服务的施进善强关系。

过去一段时间,调平有人抱怨部分银行对客户取钱存在过度询问的部门步完情况,引起了社会的发文关注。有业内专家指出,求客全便这些措施多为银行执行反电信网络诈骗要求。户尽衡安

三部门发文要求客户尽职调查措施进一步完善 强调平衡安全与便利

“反洗钱与反电信网络诈骗常常同时出现,职调容易给人造成二者属于同一事项的查措印象。”有业内人士指出,施进善强但反洗钱和反诈在法律依据上、工作方法和工作目标上有明确区别。欧交易所app

其中,反洗钱工作依据《反洗钱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了预防洗钱活动,遏制洗钱以及相关犯罪开展;反诈工作则主要依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主要目的是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在涉及金融领域的工作机制上,反洗钱和反诈也存在区别。反洗钱依托客户尽职调查、交易监测等制度安排,更加偏重整体的预防措施。在具体工作方法上,反洗钱相关措施更加突出结合具体风险情形确定尽职调查措施的强度,没有要求“一刀切”地对金额以上的业务均进行强化的尽职调查。

从反洗钱角度看,客户尽职调查是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核心环节,也是识别异常情形、阻断洗钱活动的重要防线。随着对洗钱及相关犯罪的监测和打击力度不断增强,犯罪分子利用金融渠道进行洗钱的方式更加复杂、隐蔽。

“客户尽职调查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与个人隐私保护并不矛盾。”亦有市场专家强调,基于风险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在高风险情形下开展强化尽职调查是反洗钱国际标准要求以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

如何优化金融机构反洗钱措施?

“基于风险”是核心原则将对较低洗钱风险采取简化措施

央行在《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金融机构要围绕“基于风险”的核心原则开展客户尽职调查,把握好洗钱风险防控和优化金融服务的平衡。

央行指出,所谓“基于风险”开展客户尽职调查,既包括金融机构对较低洗钱风险采取简化措施,也包括对涉及较高洗钱风险的情形采取强化尽职调查措施。

“在银行网点的日常业务中,领取养老金的社保账户常被视为典型的较低风险业务。”有权威专家举例表示,多数老年客户收入来源清晰、资金往来稳定,金额也通常在合理范围,洗钱风险并不突出。因此,银行在为老年人办理养老金、社保等相关业务时,主要是进行必要的身份识别和基本信息核验,一般情况下不会要求提供额外材料或增加审核流程。

反过来,如果一名普通大学生,平时账户交易多为生活费转账、日常开支,金额至多上万元,某天突然开始收到多笔来自不同省市的转账,随即又迅速转出,金额动辄十几万,与其身份背景和日常交易模式严重不符,此时银行机构就需要多加关注,采取措施了解、核实交易背景,一旦有合理理由怀疑涉嫌洗钱和相关犯罪的情况,需要及时依法采取相关措施。

为何要做反洗钱尽职调查?

客户尽职调查是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核心环节

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何进行客户尽职调查?有权威专家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客户尽职调查是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核心环节,也是识别异常情形、阻断洗钱活动的重要防线。随着对洗钱及相关犯罪的监测和打击力度不断增强,犯罪分子利用金融渠道进行洗钱的方式更加复杂、隐蔽。

“在实际案例中,不法分子组织批量开户、控制他人银行和第三方支付账户转移资金、安排人员多次分散取现等做法并不鲜见。”上述权威专家指出,通过伪装业务场景、分拆交易、复杂化资金流转路径等,规避监测打击。这无疑对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了解,在类似上述的较高风险情形下,金融机构仅凭借留存的客户身份信息和后台资金监测,难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可疑客户和交易,在展业过程中,需要通过询问客户办理业务的目的、资金来源用途等获取相关信息、在某些情形下可能会要求提供证明材料等方式予以核实,以准确判断客户及其交易是否正常、合理,防范犯罪活动利用金融体系渗透、蔓延。

客户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客户尽职调查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需要,与个人隐私保护不矛盾

在过去一段时间,金融机构在对客户进行尽职调查时,常常会被问及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等详细信息。有金融机构客户担心,在此过程中个人隐私无法保障。

对此,有权威专家表示,客户尽职调查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与个人隐私保护并不矛盾。

“基于风险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在高风险情形下开展强化尽职调查是反洗钱国际标准要求以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上述权威专家指出,金融机构在展业过程中,依法在合理限度内,了解客户身份及相关信息,既是金融机构审慎经营的需要,也是基于防范金融体系被犯罪活动滥用的“第一道防线”的角色定位、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

据了解,我国反洗钱法规定,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金融机构依法开展的客户尽职调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洗钱立法也普遍作出类似规定,以预防洗钱、恐怖融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在欧美等反洗钱工作起步较早的国家和地区,其金融机构的客户尽职调查措施往往更加严格。如在个人信息保护要求较高的欧美等国,客户对于上述做法的接受度普遍也高,并不认为金融机构必要的尽职调查工作侵犯了个人隐私。

此外,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为平等的民事合同关系,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客户也需要按照合同约定配合金融机构为维护公共利益采取的反洗钱措施。

客户尽职调查是在安全与便利之间寻求适当平衡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经营中,单位和个人往往希望各类金融服务和资金流转尽可能快捷,客户尽职调查等工作越“无感”越好。但在洗钱活动以及其上游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高发且手段不断迭代升级的背景下,一味追求便利往往会削弱资金安全;反之,要实现更高程度的安全,就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容忍不便。这也反映的正是安全与便利之间的张力。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当前金融治理不可回避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办法》强调“基于风险”开展客户尽职调查,正是监管层面对这一矛盾作出的制度性回应,推动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更加充分、合理地兼顾安全和便利。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

很赞哦!(6497)